[每周一例]大菱鲆感染刺激隱核蟲盲目用藥后加重死亡 |
出處:利洋水產 作者: 水產養殖網 2021-10-21 11:37:00 |
[病例614]江蘇連云港海頭鎮一大菱鲆工廠化養殖場(圖1),共有24口池,水源為地下海水,流水養殖,水體鹽度16‰,水溫19℃,單口水泥池面積48㎡,水深0.5m,放養500g/尾的大菱鲆約800尾,投喂冰鮮魚,一天2餐。         2021年9月5日,發現一口池喂料后魚有吐料現象,且少量魚腹部膨脹,解剖見胃腸積水,白便較多,懷疑有腸炎,遂用恩諾沙星等三種抗菌藥混合藥浴,用量各17g/m3,藥浴2小時,同時停料,當天死亡14尾。         9月6日,早上死亡63尾,上午和下午各藥浴一次,下午死亡60尾,發病池的魚不聚群,部分魚體色發白,口不閉合(圖2),大量魚腹部膨脹。懷疑是魚波豆蟲,每立方米水體又使用5克硫酸銅+1.7克硫酸亞鐵處理。         9月7日,早上死亡80尾,利洋技術員到現場服務,發現魚活力差,帶3尾魚回店檢查,魚體表黏液多、厚,鰭條發紅(圖3),其中2尾魚鰓有“白點”(圖4),顯微鏡10x4倍鏡檢鰓絲和黏液發現大量刺激隱核蟲(圖5),解剖肝臟萎縮發白或花肝,胃腸有透明積液(圖6),腸道內有白便,但胃腸壁不發紅且有彈性。中午使用某廠家殺小瓜蟲藥物(成分不明),用量0.2ppm~0.3ppm,說明書建議用量0.05ppm,下午死亡48尾。         9月8日,上午死亡30尾,同劑量使用殺蟲藥,再次采樣1尾病魚發現鰓絲和黏液依然有大量刺激隱核蟲,下午使用雙氧水清洗粘液,再繼續殺蟲,每次殺蟲后換水潑“營養快線+激活+低聚糖500”各20g/m3,晚上統計死亡約40尾。         9月9日,上午死亡約30尾,殺蟲,下午死亡17尾,同時開始給周邊池預防性殺蟲,用量0.05ppm~0.1ppm。         9月10日,上午死亡7尾,觀察魚活力轉好,又繼續殺蟲。         9月11日,上午死亡4尾,下午死亡3尾,僅少量魚體色發白(圖7),未見到有腹部膨脹的魚,當天檢查1尾魚鰓絲糜爛、有“白點”,鏡檢體表和鰓絲有少量刺激隱核蟲,解剖肝臟萎縮發白,胃腸少量腹水,又繼續殺一次蟲。         9月14日,下午電話回訪,近三天死亡3尾,池剩余魚約200尾(發病后每天描述的死亡數量存在誤差,但死亡趨勢基本一致),整體恢復正常,開始投喂顆粒料并拌料內服“肝膽易康、營養快線、低聚糖500”,促體質恢復后計劃賣魚。
分析:1、刺激隱核蟲在海水魚養殖如大黃魚、金鯧等中較為常見,文獻報道流行水溫為23~27℃,但本案例水溫19℃也發生,說明刺激隱核蟲發病水溫可能更低。海水工廠化養殖大菱鲆上很少發生,這可能和養殖水源為地下海水及養殖水溫較低有關。本案例客戶有兩個養殖場,另外一個養殖場水源被外海水污染,暴發過刺激隱核蟲,有魚轉至該場后便不定期有池發病,該池發病后周邊的水泥池也有發病,但死亡量不大。         2、本案例開始發病后沒有經過準確診斷,前兩次用藥均未對因處理,并有加重死亡的趨勢,之后連續殺蟲后死亡量下降,但殺蟲藥物用量較大,多次處理加重刺激、體質下降,可能是導致死亡率較高的重要原因。(利洋水產藥店孫小廣 提供2021.10.21)
(本文已被瀏覽 15815 次) |
|
|
|
文章分類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