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季節水產病害防控技術要點 |
出處:農技耘 作者:徐敏杰 水產養殖網 2022-08-12 18:09:00 |
作者:徐敏杰 來源:南京市水產科學研究所 時值高溫,少雨干旱,水體上下溫差大,水質變化快,易滋生病原菌,加劇應激反應,導致病害發生與流行,造成經濟損失。為確保養殖戶順利度過高溫期,應重點做好相應預防工作并關注以下幾類疾病。
一、高溫期病害預防管理要點
1、調水改底
高溫季節需適量加注新水,一般3-5天加水或換水1次,每次換水10-15厘米,加注新水時盡量避免將底質沖起。此外,高溫期應適當提高池塘水位,保障下層水溫相對較低,并根據養殖品種保持最佳水位,如養殖蝦蟹池的水位保持1.3-1.5米深,常規魚養殖水位一般保持2.0米深。此外,還需定期全池潑灑生石灰、底質改良劑等;施用光和細菌、芽孢桿菌等微生態制劑,改善水體微生物環境。
2、合理使用增氧機
高溫期應正確使用增氧機,做到“三開兩不開”。其中,“三開”是指在晴天中午十一點至兩三點的時候開啟增氧機,陰天則早上開機增氧,陰雨天則半夜就開始增氧!皟刹婚_”是指晴天的傍晚不開,陰雨天的中午不開。同時,池塘加注新水時也需開啟增氧機,攪動水體,充分曝氣,提前促進水體對流,抵消底部氧債,避免局部水體溫度、pH等相差太大引起應激反應。
3、加強營養
高溫期同時也是水生動物快速生長的階段,此階段攝食量增加,可適當補充小肽、氨基酸等微量元素,促進蛋白質沉積,加快生長。但連續高溫天投喂應遵循少量多餐的原則,投喂避開中午高溫期。天氣異常、吃食異常、水質變化異常,或有浮頭征兆時,要減少或停止投喂。
4、加強水草養護
隨著水溫的升高、水位的提高,水草瘋長,蝦蟹養殖需及時割草、“打路”,保持水體良好的流動性,防止老化腐爛。高溫季節需關注藍藻防控。由于投餌量增加,水體中營養物質也進一步增加,藍藻、綠藻等具有較強的生長優勢,一旦水草死亡腐爛,便易暴發藍藻。因此,需要養殖戶定期使用微生物制劑及時降解殘餌糞便,種植耐高溫的輪葉黑藻和苦草等。
5、減少應激反應
持續高溫,上下水溫分層,魚類容易產生應激反應,造成代謝紊亂,腸道和肝臟功能受損,最直接的表現就是吃料少、花肝、爛身等現象。因此,在暴雨天氣或水溫出現劇烈變化時,應提前全池潑灑抗應激藥物如VC等。還可拌料投喂膽汁酸,修復肝膽損傷,提高魚類的抗應激能力。
6、關注寄生蟲性疾病
高溫天氣也是寄生蟲高發的重要階段,車輪蟲、九江頭槽絳蟲、指環蟲等對魚類危害極大。車輪蟲、指環蟲寄生在鰓絲,易造成繼發的細菌感染形成細菌性爛鰓病。九江頭槽絳蟲寄生于腸道,影響攝食從而體質下降,也是后期細菌、病毒等繼發感染的重要原因。因此可通過硫酸銅加硫酸亞鐵合劑(比例為5:2)全池潑灑進行治療車輪蟲等纖毛蟲;采用甲苯咪唑溶液等治療指環蟲等蠕蟲;內服阿苯達唑或吡喹酮驅除九江頭槽絳蟲等絳蟲。
7、及時無害化處理
出現大量死亡生物及其他雜物時,要及時打撈上岸,分類處理。并將其進行無害化處理,包括焚毀、掩埋等,其中以生石灰消毒處理后再深埋1米以上較為常用。同時對打撈工具、器皿、人員等進行消毒處理,防止疾病暴發。
二、高溫季節常見水生動物病害防控
1、鮰愛德華氏菌病
鮰愛德華氏菌病是一些鲇形目魚類,如黃顙魚、斑點叉尾鮰、大口鯰等的重要致病菌。它具有發病急、發病率和死亡率高等特點。病魚癥狀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經鰓或腸道感染后發生急性敗血癥,體表、肌肉可見充血、出血斑,眼球突出,在肝臟及其他器官有出血點;另一種是經鼻孔,通過嗅神經感染,使病魚打轉,或頭朝上尾朝下豎立在水中,后期為典型的“頭穿孔”癥。如果出現病癥,建議養殖水體潑灑聚維酮碘或戊二醛溶液,連續2-3天,結合拌料內服膽汁酸,調節肝臟能力和機體免疫能力。
2、草魚肝膽綜合征和出血病
肝膽綜合征是草魚養殖過程中常見疾病之一。一般從體表和腹腔內部可觀察到發病病癥:病魚離群獨游,攝食能力下降。體色加深,呈“青頭烏背”狀。其中,鰓絲充血出現紫紅色,嚴重時末端鰓小瓣脫落,病魚眼眶、鰓蓋、肛門、尾柄處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尾鰭末端有白色透明帶。腹腔內有黃色或血色積水,肝臟病變,膽囊腫大且無光澤。出現病癥時,減少飼料投喂量,并在飼料中適量添加膽汁酸等保肝護肝類產品。
草魚出血病是一種病毒類疾病,其發病癥狀較為復雜,主要表現為:病魚不攝食,口腔、上下頜、眼部、鰓蓋、腹部、皮下充血,肌肉、腸道充血,肝、脾、腎等內臟有出血點。根部不同癥狀可分為“紅肌肉”、“紅腸”、“紅鰭紅鰓蓋”三種類型,可同時出現,也會交替出現。出現病癥時,可在飼料中添加黃芪免疫多糖和中草藥提取物等免疫調節劑。
3、細菌性腸炎病
每逢高溫季節,養殖魚類就會頻頻出現細菌性腸炎病。該病從魚種到成魚均可患病,尤其是草魚、鯽魚等吃食性魚類。主要原因是魚類腸道內菌群失衡,病原菌的大量增殖,引發腸道內壁組織的炎癥等病變。情況嚴重時會隨血液系統轉移至其他組織器官,引起全身感染。發病時可采用全池潑灑藥物與投喂藥餌相結合的方法。具體措施:全池潑灑漂白粉或二溴海因等消毒劑;投喂大蒜素或抗生素等藥餌,連續投喂4-6天。
4、河蟹“顫抖病”及黑鰓病
顫抖病是河蟹在夏季高溫季節流行最廣和危害最大的疾病,通常沒有急性、亞急性、慢性之分,一旦發病發展迅速,短期內即可達到死亡高峰。河蟹發病初期,攝食減少,蛻殼困難,活動能力減弱或呈昏迷狀態。病蟹出現胸肢不斷顫抖、抽搐和痙攣等癥狀,附肢無力。有時步足收縮,蜷縮成團。河蟹顫抖病沒有特效藥,重點在于預防,如做好健康蟹種的選育;建立良好的河蟹養殖生態環境,定期消毒水體,加強發病高峰前的消毒預防。對發病蟹、死蟹就地加石灰深埋;飼料中添加中草藥和多糖類免疫增效劑,增強蟹體免疫力;不盲目用藥,避免發生不良反應。
黑鰓病也會危害高溫期河蟹養殖。主要表現為病蟹鰓部受感染變色,嚴重時鰓絲全部變成黑色,行動遲緩,白天爬出水面匍匐不動,呼吸困難,俗稱嘆氣病。該病多發生在養殖后期,尤其在規格較大的河蟹中多為常見,危害較大。黑鰓病的預防關鍵在于保持水質清新,溶氧充足,投餌合理;日常做好抗菌類中草藥、免疫增強劑拌料內服和水體消毒,防止病菌感染,抑制有害菌繁殖。治療可外用復合碘溶液或濃戊二醛溶液全池消毒,內服恩諾沙星粉5-7天。
(本文已被瀏覽 4745 次) |
|
|
|
文章分類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