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池塘養魚的技術措施和物質條件最終還是要通過日常管理來發揮其作用的。管理人員必須密切觀察池塘環境因素的變化,并采取相應措施。
只有這樣才能保證高產量高效益。管理的主要內容是池塘水質控制、增氧機的合理使用、防止缺氧浮頭泛塘、防治魚病等。
(一 )水質控制技術 
 主要是以提高水中溶氧量、減少耗氧量和氨氮含量為中心的技術措施。
①池水透明度  池水透明度直接反映水的肥度。為了較好地利用池塘初級生產力,提高鰱魚、鳙魚的產量,全年透明度的控制應是兩頭小、中間大。 
即6月份之前,池中魚的規格較小,水中浮游生物的種類對鰱魚、鳙魚較為適口,要視水質狀況適當補施化肥,增加肥度,透明度控制在20~25厘米。
6~8月份,正逢高溫季節,魚類攝食旺盛,水中溶解氧迅速減少,氨氨量增加,水的肥度也迅速增加。
此期間應適當提高水的透明度(控制在30~40厘米),以調換池水的方法來進行調節。9~10月份,隨著水溫逐漸下降,溶氧狀況也隨之好轉。
水中肥水魚的適口浮游生物種類大量繁殖,雖然這時池塘載魚量相對增大,也應兼顧肥水魚的生長,池水透明度可適當降低,宜控制在30厘米左右。
②池塘的補水和排水:放養初期,池水不宜太深,應控制在1~1.5米,水淺水溫高,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繁殖,以后逐步補水,高溫季節水深應保持在2.5米以上。
上海市水產研究所針對高密度池塘養魚技術的研究表明,主養老口草魚或團頭魴,每667平方米凈產達到1500千克以上的池塘。
主要技術措施之一就是通過合理調換池水、提高池塘魚容量 (載魚量)來達到高產。
補水是高產塘普遍采用的增氧措施之一。通過補水,使池水中保持一定數量的浮游生物,以養好肥水魚。
在高溫季節又要減少“水呼吸”耗氧,控制透明度,以提高浮游生物的產氧值。另外,補水對藻類的更新也有一定的作用。
補水的原則是兩頭少、中間多,即春季和晚秋少補水,高溫季節多補水。春季3~4月份每10天補水1次;5~6月份每周補水1次;6~9月份每2天補水1次。
補水量要視池水的水質指標而定,氨氮量高、水太肥時要多補。補水應在清晨3時左右進行,此時池水中溶氧最低。
排水的目的是使魚的排泄物、殘餌和氨氮量高的下層水排出,以減少夜間水中的耗氧量,相對增加溶氧量,防止水質惡化。
排水的時間應在夜間和清晨,這時水中溶氧低,水中出現分層現象。
水的下層由于底泥、有機腐殖質、排泄物的耗氧,已處于無氧狀態,這時排出底層水最為有利。
一般排水集中在6~9月份約120天的時間里。
有條件的池塘每周排3次,每次排水量為水體的1/20,每半個月大排1次,約占水體的1/5,并在排水的同時對投飼場所進行沖洗。
③生石灰的應用:生石灰除了普遍應用于池塘清塘外,日常用于池塘改良和調節水質十分有效。
生石灰在水中形成氫氧化鈣,經常使用,可以保持水質具有適宜的堿度、硬度和緩沖能力,特別是淤泥多的老塘,可促進有機物質礦化。
為浮游生物的繁殖提供營養。一般每半個月施用1次,每667平方米用量為20千克,可用水調成混懸液全池潑灑。
(二)增氧機械的應用和配套  
增氧機在我國自20世紀70年代起逐步應用于高產地區的精養魚塘,因為精養魚塘載魚量大,遇到池水缺氧時容易造成浮頭和泛塘。
裝設增氧機是保證池塘高產的有效方法。
①增氧機的應用  目前大多采用葉輪式增氧機,它具有攪水、曝氣、增氧的綜合作用。據測定,一般葉輪式增氧機每千瓦小時能使水中增氧1千克以上。
增氧機運行中有向上提水作用,促進池水垂直循環置換,上下兩層水易混合,溶氧分布趨于均勻。
肥水池塘,晴天中午,上層溶解氧經常處于飽和狀態,而下層水仍舊溶氧不高,這時開機1小時,將上層溶氧量高的水轉到下層。
以促使底層水氧債提前償還,這就在一定程度上減輕或消除了魚類缺氧浮頭的威脅。
增氧機還具有曝氣作用,可使池水中的溶解氣體向空中逸出,夜間和清晨開機,可加速水中有毒氣體如硫化氫、氨氮等的逸出。
②增氧機的配套  增氧機的動力配備要根據各地區的生產水平和要求達到的產量來決定。
根據過往養殖戶反饋:精養魚塘每667平方米凈產700千克左右,裝機量每667平方米為0.3-0.4千瓦,即1口6670平方米的池塘宜裝1.5千瓦的增氧機2臺。 |
|